舊稱「花宅」的中社村,出現於清康熙年間1680年代的《澎湖台灣紀略》一書。另從族譜記載來看,花宅「張姓」始祖於明末天啟年間渡海來澎,「曾姓」始祖於康熙年間至此定居。早期先民以望安島周圍豐富的漁場而季節性地進出望安島,隨後因海洋領域意識的興起,望安島成為台海國防、貿易航線上重要的一站,之後受到航海、航空技術的發達,遂蛻變成為富地方特色的歷史島嶼,特別是花宅聚落。
「花宅」與多數澎湖群島村落一樣,居民過著農漁兼具的生活型態,只是近代隨著漁撈技術和社會型態的改變,加上沿岸海洋資源日趨匱乏,花宅居民較其他村落更早,於1900年代初期即開始離開家鄉,轉而赴馬公、台灣本島求學或謀生,甚至長期從事遠洋漁業而居住於全球各港口城市者也不在少數。
目前花宅聚落內之民宅約有160棟左右,扣除戰後新建築以及完全傾倒者,尚保留有超過130棟的傳建築和日治時期建築。近年因人口外移、無人使用與年久失修等問題,房舍毀損傾頹之速度極快,但著眼於其歷史價值與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實需要居民、大眾和相關單位共同珍視維護之。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m

澎湖縣 望安花宅01

m

澎湖縣 望安花宅02

m

澎湖縣 望安花宅03

m

澎湖縣 望安花宅04

m

澎湖縣 望安花宅05

m

澎湖縣 望安花宅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