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媽祖去旅行,跟著自己去旅行。路上的風景映照心底的風景,看到的不只是臺灣風土,遇見有趣的人們更是這趟旅途中最值得一提的紀念品。

【數位島嶼 線上展覽】

跟著媽祖去旅行

2010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專題展覽─

薛宜真 攝影文字

鎮守白沙屯拱天宮的媽祖,每年都會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數百年來從不間斷,至今已維持了將近二百年的步行進香傳統。因此,每年跟著媽祖去旅行,成為信眾們的年度大事。

出發的時間與步行路線,完全由白沙屯媽祖決定,出發的時間依舊例於每年農曆1215筊筶決定次年進香日期,啟駕、進火、回宮及相關儀式的時辰;進香路線則由媽祖在行進期間決定,讓人完全無法事先預知該走哪條道路。於是,跟著媽祖去旅行充滿無法預知的趣味與冒險性,沒有計劃的前行反而讓心更寬鬆,在隨行的步伐中,一步步邁向數百公里遠的北港,也一步步測量著自己的心有多堅決、多寬闊,並在獨自行走的寂寞中不斷地與信仰,也與自己對話。

香丁腳
白沙屯傳統慣以『香丁腳』一詞(台語發音),稱呼參加進香的信徒香客,早年農村社會,有能力參與進香的村民大多是家境生活條件允許的家族、參與徒步進香的家庭大多會派出家中的男丁、也就是身體較為魁梧健壯的壯丁擔負起徒步進香的重任、途中會協助接替扛抬媽祖神轎或頭旗、隊伍中常見壯丁背著一付裝有香旗、金紙、簡便衣物的網袋前進,在夜間行進時追隨馬前鑼清脆的鑼聲跟隨神轎日夜而行,如此深具台灣古早味與宗教涵蘊的稱謂,成為白沙屯特有的『香丁腳』意象。


香火
祭祀用的線香與蠟燭,引伸為祭祀。引伸為祭祀神祇、佛祖者,意思就是信徒。引伸為祭祀祖先者,意思就是子孫、後裔、繼承人。

進香
即信徒追隨社區廟宇的主神前往祖廟、老廟上香,或歷史悠久的廟宇巡禮。個人進香又可稱為割香,神明之間則可稱刈火、乞火或焗火。進香隱含長遠距離的旅行,和一般拜廟上香大不相同。信徒經由進香獲得神明保佑,神明則因進香而加強靈力。

過爐
進香活動時,神明和隨行的部將下轎後,從大門進入,並一一由香爐上方經過,神明入廟或返駕,都必須於天公爐上通過,此恭迎神像過爐的意義,除了有尊敬及吸收旺盛爐火之意,另外還表示虔誠清淨,吸取祖廟香火靈氣,強化神威的意義。



進香旗
進香旗不是神的法器符,它代表的是個人的旗幟,在進香前,香客帶著自己的進香旗到媽祖的香爐前過香火,代表著媽祖會派兵將跟隨保護,這也是媽祖靈力的象徵。去程時進香旗是打開的,經過各廟時再過各廟的廟爐、蓋廟印、綁符令,回程時再將進香旗捲收起來帶回家,代表著把香火引回家保平安的意思。當然在進香的期間,不能把進香旗帶進廁所或是任何不潔的場所內。

延伸觀賞網路展示:進香旗歷史文物





倰轎腳
「倰轎腳」原本是信徒還願的方式之一,信徒向媽祖許願如願以償之後,自願以身體作為媽祖的腳墊,以示酬謝神恩。以往倰轎腳都是還願的信徒,而且是在神轎停駕時才從中間鑽越爬行而過,但現在倰轎腳已成為「祈求平安」「袪除災厄」的儀式。


2007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南巡歷史影像:燈籠特攻


拜天公
「拜天公」本為帝王所專祀的祭天之禮,祭天於郊外,故祭天之禮又稱為「郊祀」之禮…民間「拜天公」習俗受到後來道教神統譜的影響,即以昊天上帝(玉皇上帝)為統領萬神,同樣為表示崇敬,不似官方的太牢之祭,以全牛等為牲禮,而改為在頂桌旁用全豬、全羊、全雞為祭;小三牲的牲禮則置於下桌,作為對天帝從神的祭祀。民家所用「豬、雞、魚」為小三牲,拜下界眾神,為表示崇敬,雞用全雞,魚用全魚,而豬多以半熟豬肉一大塊為代表;也有使用「五牲」的,則以雞、鴨、魚、豬肉、蛋或豬肝為供品。…在廟宇較具規模的拜天公祭禮中,下桌的牲禮可使用生而全的全豬、全羊,即為古代「少牢」之禮,「全」代表至敬,「生」則表示生分、關係遙遠,符合民間「天高皇帝遠」的宗教想像。


認識白沙屯媽祖僅短短一年多,當時是研究所的夥伴與老師告訴我們有這個進香活動,於是熱血的研一同學們組團南下,參與媽祖的「長征旅行」。

參加前我完全不知道白沙屯媽祖的進香活動有什麼特別的,心裏暗想「不過是普通的進香啊」,這不就像家鄉那些阿公阿嬤們組數台遊覽車,然後各大廟宇巡禮而已嗎?頂多就是像幼時跟著奶奶步行到隔壁鄉鎮的廟宇繞罷了。即使當時老師曾發送白沙屯進香的講義,但紙上談兵仍舊無法讓我們感受白沙屯媽祖的進香究竟有多特別。也曾耳聞校內舞蹈系的老師曾規定學生一定要走過一趟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以及某某老師極力推崇參與遠行,但進香就是進香,到底是有多撼動人心?

2009年白沙屯媽祖進香時辰相當短,得日夜趕路不歇息才能趕上到達北港的良辰,於是從午夜到凌晨,我跟著媽祖一起前行。我是個不喜歡運動的人,但那一夜卻跟著媽祖一直走一直走,直到晨曦從遠方拂來,我才停下腳步與眾人共進熱騰騰的早餐。

在此,我不談論所謂的神蹟或是護佑,僅說說自己的感覺。我一個人在人潮中步行,沿著西濱快速道路往南走,從一開始的人聲沸騰到後來的細語交談,我的心情也從興奮沉澱為平靜,就這樣一直走著走著,漸漸地腿酸了,腳底也似乎磨出水泡,但我一點都不想停下來,因為我想知道究竟自己有多大能耐。此時的我,不僅僅是跟著媽祖往前走,而是與自己賽跑,與自己的心拉扯著,拉扯著前方的終點線究竟要綁在哪兒。我開始瘋狂問自己,為什麼要來走?為什麼別人要來走?為誰走?為什麼而走?是為了媽祖走還是為了自己走,為了家人走還是為了祈願走…

就這樣在腦海中自問自答六個小時,我不知道自己在堅持什麼,也許這就是跟著媽祖去旅行的意義:在旅行中與自己對話。僅有在步行中與身體與心靈獨處,才能感受到真實的自己,因此,「跟著媽祖去旅行」是苦行還是旅行,端看自己的體悟。

香擔
媽祖進香裝載火缸之重要工具,由值年副爐主遴選男性信徒肩負平安攜回香火的神聖任務,為木製單開式小廟型,兩座為一組。一邊裝火缸,一邊裝茶渣餅、檀香末等燃料確保香火終日不滅,門上貼有封條除添加燃料外不得任意開啟。媽祖駐駕時應放置在媽祖神輿前。

進火儀式
刈火是整個進香活動最重要的儀式 由朝天宮的住持法師主持,以朝天宮內終年不滅的光明燈引燃金紙到「萬年香火」爐中,誦念經文恭讀「吉祥文疏」以祈求聖母慈悲能夠庇佑植福,再以火勺掏引聖火到白沙屯的「火缸」中送入「香擔」,待住持法師在「香擔」貼上封條後,一路上引回白沙屯不得熄滅,這種火苗的遞引象徵媽祖的萬年香火流傳不絕,而媽祖的靈力更藉由這一年一度的刈火儀式達到法脈相傳永不退轉的意義。

現場影音呈現:「進喔!」


神轎
神轎在外猶如神明的交通工具,由神轎的裝飾、花飾,就可以看出一尊神明的階級、神職,可以說是身份的代表。一般目前神轎大致上分為文轎與武轎,武將、王爺乘坐武轎,文官、天后、女神則乘文轎或者是鳳輦。但按古例,不論官轎、神轎只有覆頂式一種,只有以顏色區分階級,無文武之分,而直至現代才有文轎、武轎,或改良式篷轎之分,若至鄉下地區,大部分仍遵循傳統,採用覆頂式神轎。截至目前,神轎在外觀雖有文武之分,但乘坐在轎上的,早已無文武、男女之分。王爺亦可乘坐文轎,媽祖也可以乘坐武轎,僅以花色裝飾,整體營造出來的感覺,去判別神祇的屬性。(轉自台灣民俗香陣百科)

貼心小提醒:拜拜時要先報上自己的姓名、住址與生辰,才能讓神明認識你,以免祂要出任務幫助你時,卻找不到你。

更多精彩影音:

《白沙屯媽祖2010精彩鉅獻》白沙屯媽祖與地方線上直播台

《白沙屯媽祖》白沙屯媽祖婆網站製作

參考網站

白沙屯媽祖婆網站2010白沙屯媽祖文化節網站

*白沙屯媽祖進香已經於今年〈2010〉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相關文化資產資訊詳見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按此連結)

什麼是素人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