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信仰源自人民對土地的崇拜。《說文解字》:「土,地之吐生萬物者也。」因土地孕育萬物、生長五穀,供給人民生活所需,因此土地崇拜是許多民族共通的信仰。
中國的土地崇拜源起於上古時代的后土、社神信仰。先民祭拜天神,後來也進行祭拜地神的活動,但以「社」稱之。《說文》:「社,地主也,從示土」指出社即土地之主,社神即土地之神,而在《周禮》、《禮記》中都認為「后土,即社神也。」。由此可見,土地之神即社神,亦即后土。而先民將土地視為有神靈的。
由於土地遼闊無法遍祭,需封土立社分區祭祀。故土地之神遍布各地。『土地神』原為自然崇拜,後卻轉化為人格神。在《禮記‧祭法》中提出:「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此外。《淮南子‧氾論》「禹勞力天下,而死為社」高誘注:託祀於后土之神。說明后土為共工之子句龍,或為大禹。此皆為自然崇拜人格化的結果。
關於土地神的由人轉化而來的傳說眾多。在台灣較普遍流傳之傳說有二。一說土地公原名張福德,其生前樂善好施造福鄉土,死後受玉帝冊封為「福德正神」。二說周朝上大夫家中有家僕張福德,護衛主人之千金尋父,卻凍死途中,臨終時,空中出現「南門大仙福德正神」九字。爾後土地公廟又稱福德廟、福德宮。
土地公也是台灣最普遍的信仰。台灣的土地公信仰源自於元朝末年(1360年),盛於明朝鄭成功率軍渡海來台,閩粵居民集體移民來台時期。按增田福太郎所著《台灣宗教信仰》中記載:「福德正神,本神俗稱土地公,與台灣的開拓具有深切的關係,雖為守護農業之神,但同時為鎮守土地之神,又是經濟之神,故廣受台灣人的崇敬。」
台灣有句俗語說:「田頭田尾土地公」,意指土地公無所不在,遍布城市鄉鎮。其形象多為滿臉皺紋、銀髮白鬍,手執拐杖、和藹慈祥的員外造型。台灣土地公的神職除了是村落、家宅、墳墓、水源、礦業的守護神,也是掌管農業的神祇,除此之外也是財神。《台灣省通誌》即言:「土地公亦為商人崇拜之財神」。台灣鄉間的土地公廟各有其特色,其中南投縣竹山鎮社寮『紫南宮』(《台灣靈驗寺廟全紀錄》中提到:「紫南宮原名福德寺」)則提供民眾借金生財的功用。
『借金』意為向土地公借錢周轉。光復初期,人民生活困苦。紫南宮本著扶助居民之精神,開放社寮地區居民向土地公求取『福德金』。在民國五十年代至民國六十六年期間,僅開放當地居民於農曆正月十五及十六日求取,金額上也少作限制。後因求取『福德金』之社寮子弟事業有成,吸引外地居民求取,紫南宮便開放為由社寮里民擔保,外地信眾可求取福德金之規定。後因求取信眾日益增多,民國七十二年起限制借金金額為貳百元,民國七十六年再改為借金金額上限為陸百元。此『借金』活動規模已擴及全台,目前更採用電腦化處理借金事宜。紫南宮土地公『借金』活動為台灣民間信仰中極為特殊之土地公廟。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1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2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3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4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5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6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7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8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9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10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11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12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13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14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15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16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17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18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19

m

南投縣 竹山紫南宮借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