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鄭成功與台灣開發
國姓公信仰與台灣開發歷史不可分,時代變遷有部份子孫居住於四湖鄉沿海的漁村「竹達寮」。鄭氏宗族所共同供奉之神明鄭成功(尊稱國姓公),也因此每一年由一房股輪流供奉,直至清光緒29年(西元1903年),因此社會型態之變化而「落公」,國姓公不再專屬於鄭氏家族所供奉的神明,而是各房之村里部落共同奉祀。每年農曆元月十六日「鄭成功過股」,村民熱烈慶祝的緣由,每年這個時節,武館獅陣各出奇招,熱鬧非凡。
鄭成功子孫之一支,究竟從何而來定居竹達寮,有兩種說法,一是當兵跟隨鄭成功攻打台灣而來;一為來台後,先居住在竹山東埔蚋(今竹山鎮延平里),後來有一家移居雲林縣海邊竹達寮。 相傳移民初期,在竹山東埔蚋,鄭姓家族有兩尊國姓公神像,都以祖先神「老祖公」供奉,後來,其中一家要遷居至竹達寮,於是請走其中一尊到竹達寮奉祀。留下的一尊,應是竹山沙東宮目前奉祀的延平郡王。延平郡王是該廟最早奉祀的神明,已有二百多年。
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蔡金蓉曾至竹山沙東宮訪查,有下列記述:「根據廟方人員對最初供奉神像狀況描述,與雲林縣五房股報導人說法若合符節。但兩地之人對相互之間的關係都已不清楚…。」
至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農曆六月初七日,四湖、口湖沿海一帶發生台灣開拓以來最大的災害,颱風及連宵大雨所引起的海嘯,居民死亡人數三千多人(有稱上萬人),因而有後來的金湖萬善祠及牽藏習俗,竹達寮聚落在這次大海嘯之災情,與台子、金湖、下崙一帶不相上下,因而造成散莊。
據台灣鎮武攀鳳、台灣道熊一本「會奏台灣猝被風災情形摺」記載:「近海之下湖、蚶子寮、黛仔挖(台子)、新港、無尾墩、蝦仔寮、下崙仔、泊子寮、竹笛寮(竹達寮)等九莊,地勢較低,當風雨洶湧之時,…海水沸騰,…俄頃之間,九莊悉為巨浸。其民人之淪入大洋者,無從稽核。」 大海嘯之後,竹達寮僅剩二、三戶人家,他們先遷到新莊、再移居廣溝厝。後來,五兄弟及其兒孫感於出海捕魚風險太大,經討論後,決定向內陸遷移,放棄捕魚改從事農耕,大房留在祖居地廣溝厝,後來有部分移居三條崙;二房遷到虎尾鎮延平里下湳仔(當時屬土庫),後來有部分分居到大埤鄉豐田村後溝仔;三房遷到斗南鎮的石龜、石溪及靖興三里;四房遷到大埤鄉聯美村頂田尾、下田尾、廓仔和興安村三塊厝,以及嘉義縣溪口鄉游西村潭肚寮;五房遷到洪厝寮,後來再遷到崙背鄉大有村。

(二)國姓公由來
「國姓公」本為鄭姓子孫的祖先神「老祖公」,後來轉化為地方神的原因,據學者研究,認為國姓公五房輪祀辦法,在交通不便的古時候,旅途遙遠的過股,必須循「旱路走」,動用的人力、物力,常造成輪值房無法負擔,而必須求助於居住地的「頭人」,而有「頭人會議」出現,於是過股迎神賽會,就逐漸成為地方事務。「國姓公」為鄭氏後裔及地方民眾爭相供奉的原因,有一傳說:相傳鄭成功過世後,孫鄭克塽撿其骨骸回大陸南安埋葬時,遺漏一節手指骨頭在台灣,為其子孫拾得,置於「國姓公」神像內,即為目前五房股輪流迎請的這尊神像,所以特別「靈感」。因兄弟分居時議定,大家的「老祖公」國姓公,由五房輪流迎請鎮宅奉祀,並定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為國姓公過股的日子。所以定這一天,乃民間認為正月十五日慶元宵還算小過年,過年時習慣上將奉祀的神明留在家中,小過年之後再送神比較恰當。
光緒廿九年(1903年)五房所在地崙背鄉大有保正蔡義及全庄庄民,向國姓公聖駕懇求歸由全庄迎請敬拜得准,國姓公的過股與祭祀,在形式上遂成為地方聚落活動。直到民國三十六年由於五房大有股丁文生奔走,說服其他各股人士,舉行第一次五股開台尊王過股籌備會,通過五股共同遵守的規定,才確立「國姓公」為五股各聚落民眾的共同神明,過股活動為五股各聚落地方的共同事務。從此國姓公不再單純是鄭氏子孫所祭拜的「老祖公」而已。

(三)五房爐主產生方式
「國姓公」神像所乘坐的舊神轎,也記載有五房村落名稱:
長房:廣溝厝、三條崙、箔仔寮
次房:土庫下湳、後溝
三房:石龜溪、南靖厝、連芳
四房:下田尾、三塊厝、潭肚寮
五房:大有
上述參與輪祀的村落,隨著時間的不同,也有部分更易,長房箔子寮、三房連芳,目前已不在名單內,原因是箔子寮新厝仔鄭姓村民,多已外出謀生,只剩三、四戶,已併在廣溝厝祭祀,仍出丁錢,但不參與宴客、擲爐主;連芳位於斗南鎮林子里,該聚落鄭姓村民,原奉國姓公為「老祖公」,參加每年過股活動,後因宴客負擔不起,而不參加擲爐主,不再具名為三房聚落。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資局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1)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2)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3)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4)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5)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6)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7)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8)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9)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10)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11)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12)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13)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14)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15)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16)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17)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18)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19)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20)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21)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22)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23)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24)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25)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26)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27)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28)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29)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30)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31)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32)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33)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34)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35)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36)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37)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38)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39)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40)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41)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42)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43)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44)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45)

m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