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黃敏俊觀察十餘年所累積的光影經驗,體認到無論多繁盛鮮亮的色彩,皆是最亮的白光衰減終歸褪色的過程,遂建構起獨特的新色彩觀—彩虹中最鮮明的紅、黃、綠才是真實的三原色。黃敏俊將於8月31日(三)至9月11日(日)於桃園市政府文化局3樓第一展覽室展出近作約40件。此次個展,黃敏俊突破傳統色彩理論,最新麗作包括超過十幅160-600號不等的巨幅油畫,表現出獨具特色的新色彩觀與真實。

黃敏俊創作歷程,早期深受後印象派與表現主義影響,如同舞台上的燈光,色彩是黃敏俊製造他舞台的基本元素,在黃敏俊長達十年對光影的觀察過程當中,體認到無論多繁盛鮮亮,皆是最亮的白光,衰減終歸褪色的過程。因此對黃敏俊來說,顏色與光色的討論在印象派之後始終尚未被處理與統一,光也不應該以三原色的方式加法論之,顏色是不存在的,而是從有光到無光的減法過程。傳統理論中的原色─藍色─對黃敏俊來說是光線變的微弱後,冷暖色調調和後逐漸轉為黑暗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視覺現象。

在色彩研究上,黃敏俊也有獨到研究,他認為:「十七世紀,牛頓透過三稜鏡發現了光蘊含著虹,包含紅、橙、黃、綠、藍、靛、紫等等色彩斑斕的色光,而萬物皆是不同波長的光,反射在我們的眼中,我們的視覺神經對光進行了分類與重組,所以才有了我們眼中色彩斑斕的世界。肉眼或許無法凝視太陽,但藝術家透過對變化萬千的色光觀察,從極白或極黑中看出無數色彩的能力,重新理解了強光與幽暗」。

藝術家之眼在不斷反射的視覺刺激之中探索光的真實。因此,彩虹中最鮮明的紅、黃、翠綠成為了黃敏俊繪畫中的三原色,如此獨特的色彩系統,使黃敏俊的繪畫生動而透亮。繪畫的內容上,始終用畫筆記錄自己生長環境的黃敏俊,本次個展所帶來的《秋刀魚系列》、《新色彩觀系列》以及《共生系列》揭示著藝術家在完整了自我美學體系與繪畫理論後,也由過去專注於光和色彩的探究、內觀式的自我探索,逐漸轉向對生命萬物共存之道、環境變遷議題與對萬物的無限關懷,藝術家試圖在大自然與人類之間尋找平衡,他的創作是人生哲學、色彩及信仰交互作用的結果,透過創作讓作品成為「生命與記憶的觀察者」。

黃敏俊目前生活、創作於桃園觀音,作品風格多元深具個人特色風格,油畫創作多次被國立台灣美術館所購藏,擁有多國豐富展出資歷,活躍於台灣、中國與歐洲等地之藝術博覽會。桃園在地藝術家努力躍上國際舞台,邀請您蒞臨參觀指導。


展覽期間:2016.8.31(三)-2016.9.11(日)
展覽時間:每日9:00-17:00,周一休館
展覽地點:桃園市政府文化局三樓第一展覽室(桃園市桃園區縣府路21號)
聯絡電話:03-3322592轉8511
更多資訊:http://www.tyccc.gov.tw/artactivities/allacts/upt.asp?pageno=2uid=&con=1&cid=159&key=&dateA=2016/9/1&dateB=2016/9/6&p0=5668